考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它会让你在未来的奋斗中有更多机遇,
它没有想象的轻松,
但只要经历过,
就是人生的又一次涅槃。
我是2019年的一名应届博士考生。
今年曲折的考博历程终于结束了。回想起将近一年备考过程,心里久久不能平静。我是是一所普通院校中国史专业的学生,想通过读博进一步深造。对于历史学而言,考博虽然相对考研要简单一些,但仍不可掉以轻心,尤其是英语方面,许多“双一流”学校如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师范大学、武汉大学等学校的英语题还是比较难的,对词汇量的要求相对考研来说也较高(具体的会在后文论述)。对这十个月的考博准备,在考试结束后静下心来细细回味,还是决定写下来,希望能对后来的考博学子起到一些帮助。
以下我将从博士研究生的报名、备考、初试、复试等几方面来阐述我这一阶段的考博准备过程。
第一,报名。我一共报了三所学校,分别是南开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
其中南开大学的历史学院属于申请—审核制。对于申请—审核,具体来说就是按照学校要求先递交申请材料,然后通过审核后再进行面试。具体的要求不同的学校会有差异,但对英语要求都比较高,如通过四六级(南开要求英语四级550、六级425以上),或者雅思、托福、GRE之类,还有就是一些学术成果、获得的奖励等。其他两所学校则都需要考试,具体流程和考研类似。在报名之前,要先联系导师(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各种渠道获得导师的联系方式,邮件、电话都行,然后在招生简章出来前(大概在8-10月比较合适)发邮件询问目标导师今年的招生情况,并介绍自己的情况,如研究方向、读研期间的科研成果、研究计划等,表明自己想要跟随导师学习的态度。【切忌不联系导师就直接报考】。报名时,根据学校的要求,上研究生招生网上报名填写信息,缴费,完成报名工作。
第二,备考。备考是考博过程中仅次于联系导师的环节,也是比较漫长的过程。考博初试分为外语和两门专业课。
在外语方面,考英语的考生每年最多(也有考小语种的),我也是选报的英语。复习英语时,主要是做真题,在做真题前,需要记单词,由于每所学校英语的难易程度不同,保险起见,词汇量达到10000为宜。我在复习英语时,购买了《2019年华慧考博英语10000词汇详解》这本单词书,里面对各个单词介绍详细,对我单词方面的复习起了很大作用。
我是从2018年7月开始复习的,到10月为止,在此期间我主要以背单词为主,迅速扩充自己的词汇量,背单词的同时也可以看看语法方面的书籍。
从10月到2019年的1月,则主要是做真题,由于报考目标院校的真题有限,可以先做其他学校的英语真题,我分别购买了华慧考博主编的首都师大和天津师大的真题以及其他重点院校的真题,由于我的英语基础较为扎实,就进行题海战术,当然,并不是盲目的做题,而是在做题过程中巩固单词,在做阅读过程中寻找技巧。
在考前的最后一个月,可以做目标院校的真题,按照规定时间进行考前演练,同时背一些作文模板。我报的天津师大有英语听力,因此还进行了听力练习(主要听四、六级的听力)。
在专业课复习方面,以历史学为例,有的学校会指定参考书(参考书在招生简章里会有),有的不会,但不管怎样,首先要查找目标院校报考博导的专著、论文,并进行研读;其次,加深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学习,当然,找到目标院校的专业课真题更好(这个比较难),这样可以有目的的复习。
第三,初试。由于南开大学没有初试,我只参加了首都师大和天津师大的初试。
初试的具体时间一般集中在每年的3-4月,部分报名比较迟的学校如山西大学、河南大学会在5月考试。有些学校的初试时间可能会冲突,因此在选择学校时要注意避免这种情况。初试时,提前赶到考试地点,熟悉环境,多打印几张准考证,以备不时之需。大部分学校都是第一天上午考英语,下午和第二天上午考专业课。初试时像考研那样保持平常心即可。
第四,复试。复试是考博很重要的一环,甚至会决定你能否考上,因此也要慎重对待。
我报的三所学校都进入如了复试,在复试环节,主要是英语和专业面试。英语要准备自我介绍,并且背熟,面试老师会提问几个简单的英语问题,或者让你翻译一段英语材料,但不会很难。专业课不同专业提问的问题不同,我在面试时,老师主要问我毕业论文,研究计划和发表的学术论文这三方面。只要认真准备,临场镇定,不会有太大问题。
综上所述,考博关键的三个环节:联系合适的导师,认真备考,复试发挥稳定。只要自这三方面做好,就会考上自己心目中的学校。
最后说一下总体感受,我在经过激烈的竞争后,最终考上了首都师范大学(南开大学因为个人原因被刷,天津师大没有参加面试)。期间的辛苦,个中滋味无法用语言表达。考博是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它会让你在未来的奋斗中有更多机遇,它没有想象的轻松,但只要经历过,就是人生的又一次涅槃。所以,一旦下定决心,就不能半途而废,只要坚持下来,迎接你的一定会是风雨后的彩虹!